外出野钓,大多水底情况比较复杂,流速不均匀加上水底不平,就会导致浮漂信号出现偏差,所以野钓找底很关键,错误的找底方式,会直接导致上鱼不理想,甚至让钓友空手而归。

一般钓鱼都会进行两次找底操作,第一次找底我们称之为粗找底,在粗找底的时候,如果铅皮的重量比浮漂吃铅量大太多,同时又抛满竿找底,这样做很可能会导致水线在水中呈现出倾斜状态,这样的粗找底是不准确的。

在精确找底时也同样出现这样的情况,也就是当饵团过重并且抛满竿时,子线也会在水中呈现出倾斜状态导致找底不准。


调漂时,还需要考虑浮漂吃铅量与饵重之间的关系,特别是使用吃铅量非常大的浮漂时,需要测量双饵能把浮漂下压几目,防止浮漂吃铅量过大导致找底不准,换上一支吃铅量稍小的浮漂,便可以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,野生底层鱼常年都是在水底觅食,对于上浮的食物会有很高的警惕心,因此双饵一旦离底,鱼很有可能就不咬钩。



当垂钓的水域水底有大量酱层时,会形成虚底,饵料到底之后会陷入酱层之中,其实真正的底应该是在酱层之下,窝里明明有鱼而且还不断冒泡,浮漂却没有明显的信号,也就是鱼不咬钩。

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几乎可以判定是水底有酱层,当饵团陷入泥浆之下后,鱼即使进窝也找不到饵团,自然也就不会咬钩了,这个时候必须一点点修剪铅皮,让浮漂浮力增大将饵团向上拉起,脱离酱层。



       野钓水下的情况复杂,特别是在水库野钓,水底石头交错,高低不平,如何才能准确找底?

网上很多老师傅说,钓鱼前可以削一块比花生稍大的一个球形橡皮,半水先调漂,调好后把双钩同时挂在橡皮球上,这时漂尾便会渐渐没入水中,之后再不断拉高太空豆和漂座,直至漂尾露出2目,说明橡皮已经到底,这只是先找了一个大概的底。


      还需要在垂钓位置的前方水域打若干竿,试探一下水底的情况,避免水底有大石头或高低悬殊太大的地形,确定好之后就可以开始钓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