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以后全国各地温度大多飙升至30+,高温多变的天气会进一步增加钓鱼难度。那么夏至后,是否就不适合再外出野钓了呢?其实不然,只要注意这些细节的调整,天气再热,大鱼也可以连竿到爽。 调整出行时间 夏至鱼寻凉,早晚做文章。夏季和其他季节不同,不是所有时间都适合垂钓,要是出行时间有误,很有可能会空手而归,钓不到鱼,该如何选择出行时间呢? 出现时间要选择气压高,气温低的天气,晴天垂钓,可以抓住早上4~7点,傍晚太阳落山以后以及晚上8~11点,这3个时间段,温度低,鱼儿胃口也好。 此外,刮风天、下雨天也非常适合垂钓,不过,刮风天要考虑风向,夏季若是出现西南风,就不适合垂钓,这时天气会变得更加闷热;下雨天则要选择微风细雨的日子,若是出现雷雨、暴雨天也不要垂钓,这两种天气不仅钓不到鱼,还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,可以在雨后进行垂钓。 学会观察水情 钓鱼就要观察水情,不要到了水边就下竿,这种方法是错误的,可以通过观察水情大致推断出垂钓区域的情况,对钓鱼十分有帮助。 首先,可以通过水的颜色,来判断是瘦水还是肥水,瘦水的颜色偏淡,适合垂钓,钓鱼难度不大,而肥水颜色偏深,钓鱼难度较大。其次,要闻水味,在中下游或者下风口,捧起一捧水,闻一闻是否有鱼腥味,若是有鱼腥味,则表明鱼资源比较丰富。 最好在水草边或者岸边回湾区,看是否有鱼泡冒出,当然,也可以观察水草是否完整,若是水草参差不齐,可能说明食草性鱼比较多。 多加调整钓位 常言道“三分钓技,七分钓位”,夏季钓不到鱼和钓位也有关系,在夏天寻找钓位时,要找水温低、溶氧量充足的地方。 水温低的区域,鱼儿比较活跃,典型的区域有背阴处,树荫下等,这些地方由于存在阴凉或者遮挡物可以避免阳光直射,水温相对比较低,鱼儿活跃。 溶氧量充足的区域,讲究的是活水区,水在不断地流动,如出水口、入水口、闸口附近等,这些地方水在不断流动,水中溶氧量比较多,鱼类爱呆在这些地方。 其次,刮风或者大水面都会让中上水层发生对流,也是十分不错的活水区和垂钓的地方,大水面讲究无风也起浪,刮风要选下风口。 改变用饵思维 到了夏季,选用饵料思维要作出变化,不要再追求荤饵,可以选择素饵或者清香型的饵料,不少钓友都知道,进入夏季以后,容易发生小鱼闹窝。而想减少小鱼闹窝的影响,就是选择素饵,如玉米、小麦、麸皮、豆饼等。 另外,每次开饵都不能太多,毕竟温度高饵料的状态出来的快,如果一团饵料使用时间太长,会因为气温高,手汗等多种因素导致二次发酵,二次发酵的饵料钓鱼效果会差很多。 最后提醒钓友们,夏季外出作钓一定要注意防晒与人身安全。关于夏季的钓鱼技巧,欢迎各位钓友们在留言区补充分享,祝大家都能大鲫大鲤,逢钓必爆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