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钓友们在日常出钓时都遇到过“挡口”的现象,尤其是在冬天鱼口轻的时期。所谓“挡口”是指鱼在吞食钩饵时遇到阻力,导致无法顺利吞入口中,浮漂出现信号迅速抬竿后,鱼钩也就无法牢牢挂住鱼嘴,造成抬竿无鱼或脱钩跑鱼的现象。 挡口现象会对渔获造成很大的影响,那么是哪些原因会造成挡口,又如何避免呢?今天小编就来说道说道~ 如何判断挡口 因为”挡口“发生在水底,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,可以从漂相上来进行辨别。如果在钓钝的时候,漂相上出现很肉、很慢的移动,见不到有力量的顿口、顶口,就能大致判断出这是出现了挡口;而在钓灵的时候,漂相出现常说的碎和杂,甚至是乱,看不到正常的漂相,大概率也是出现了挡口现象。 当然,最明显的辨别方式就是看到漂相但是却提竿不中鱼,即便是不断调灵或者调钝也都无法得到改善,这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怎么解决挡口了。 线组搭配不当 造成挡口的原因大致分三种,第一个因素就是线组,主要是子线。鱼在吞食饵团时,会使子线弯曲,粗子线和细子线弯曲时所需外力不同,越粗需要的外力越大。 冬天鱼活性低、进食力度小,细子线偏软,鱼吸食饵料时会比较轻松,不会挡口;粗子线一般较硬,钓中小型鱼种就会造成一定阻碍,出现挡口现象。因此,老钓鱼人一般到了冬天就开始小钩细线作钓了。这就要求我们在作钓时结合目标鱼和天气温度等因素,选择合适的子线。 使用鱼钩过大 第二个挡口原因就是鱼钩,使用的钓钩大,包裹钓钩的饵团自然也大,而鱼是靠吸力吞食饵料的,当饵团大到一定程度,鱼会吸食不到嘴里,通常情况下,鱼钩的宽度不宜大于鱼嘴的1/3,如果鱼钩太大,挡口现象就发生了。 比如钓鲫鱼应该用小号的袖钩,因为鲫鱼个头不大嘴巴也小,小号钩更容易入口。一般钓多大的鱼使用多大的钩是一个基本的标准,也有钓友为了让鱼口更好,使用小钩钓大鱼,虽然大鱼吃钩方便了很多,但是脱钩的风险也高了很多。 饵料状态不对 最后一个挡口原因就是饵料了,饵料挡口主要还是饵料开制的原因。饵料不能开得过硬或者过软,开得太软不好挂钩,没有附钩性下水就掉了;开得过硬,就会影响鱼的入口性造成挡口。前几期内容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冬季饵料的开制技巧,感兴趣的钓友们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哦~ 钓友们外出作钓时,如果出现浮漂有信号抬竿无鱼或跑鱼等情况,就一定要及时调整这些“挡口”的小细节,这样才能渔获满满~